搜尋此網誌

2009/12/21

濛濃、詩意、楓紅--霞喀羅古道(2009.12.18)--上

探訪日期:20091218
主辦社團:廚司登山隊
領隊嚮導:林登宏、黃志銘。
參加成員:李雲貞、林利芳、黃炳金、陳富雄、陳基滿、孫進山、 孫 太太、簡敏、康世鑫等九人
    機:許天勇


霞喀羅古道:
    霞喀羅古道約在大正九年(西元1920年)所開築,又稱石鹿古道,位在新竹縣南端被稱為後山的區域,蜿蜓在霞喀羅大山北端的林間谷地中,橫跨新竹縣五峰鄉的清泉與尖石鄉的秀巒之間,豐富的歷史人文、美麗的山林風光,深秋時的楓紅,都吸引無數山友前往欣賞,是昔日兩地泰雅族人往來的一條社路。
日據時期,日本人為討伐附近的泰雅族人,沿著古道進入山區後,在沿線設立砲台和派出所並修築戰備道路,以監控泰雅族人的行動。光復後,成為林務局的造林及伐木道路。民國九十一年,政府推動「國家步道系統建置發展計劃」,選定霞喀羅古道做為第一條國家示範步道,起自清泉的石鹿,迄於秀巒的養老,全長23公里,共經過田村台、松下、楢山、朝日、柘楠、白石、見返、馬鞍、武神、栗園等10座駐在所。
    「霞喀羅(Syakaro)一詞,在泰雅族語是「烏心石」的意思,因為這片頭前溪的上游流域盛產這種材質堅硬的樹木,約在兩百五十年前有一支泰雅族人從尖石鄉遷入當地,便以此為棲身之地,並用來為部族命名。


行程記錄:
1217下午由高雄出發,晚上宿於清泉;18日一早由清泉出發,約在710分左右抵達古道石鹿入口處,大夥兒整裝待發。


07:30 霞喀羅古道清泉端(西端)--石鹿入口出發(標高1629公尺)
清泉段石鹿入口

霞喀羅古道清泉段石鹿入口


07:55 羅山林道岔路,左往羅山林道,建有一間中看不中用的美觀廁所,取直行。
霞喀羅楓紅 1


08:00 田村台駐在所,是霞喀羅古道上最大的駐在所遺址,標高1718公尺,里程1.3K
田村台駐在所

田村台駐在所
田村台駐在所.

田村台駐在所遺址


田村台駐在所:
    大正九年(西元1920年)後,此地成為甚具關鍵的戰略要地。大正十一年時(西元1922年),日人在此設置了「田村台駐在所」,並在其西側小丘上設置了四門大砲。大正十四年(西元1925年),更從此地往南開鑿綿長的「鹿場連嶺警備道」,由於佔地甚廣,沿線各駐在所員警經曾來到田村台參加劍道比賽,在昭和年代,此地更成為山野調查與登山健行所必經休憩的重要轉驛站,並設有「酒保」供應所需糧食、煙酒等生活物資;可想當年的絡繹景象。時至今日,因柳杉林遮蔽了部分遺址,但保留存的大門坡道,右砌下駁坎,方正拓平的寬闊基地,西側山丘遺留的夯牆石階,東側緩坡間戰壕遺跡等,仍能讓行履至此的遊客遙想當年的情景。
霞喀羅楓紅 3
霞喀羅楓紅 4
霞喀羅楓紅 2
霞喀羅楓紅 5
霞喀羅楓紅 8

霧罩霞喀羅大山
濛濃古道
霞喀羅楓紅 6
霞喀羅楓紅 7
霞喀羅楓紅 9
霞喀羅楓紅 10


09:00 過了一鞍部,再經過3K標示牌後到達霞喀羅大山登山口(古道3.1K處,海拔1977公尺)
霞喀羅楓紅 11
霞喀羅楓紅 12


霞喀羅大山:
霞喀羅大山海拔2234公尺,又稱石鹿大山,山頂立有一顆三等三角點,編號6240號,另有一顆山字森林三角點及頭前溪保護區界碑。霞喀羅大山是兩支泰雅族群的獵場分界,同時是東邊的薩克亞金溪與西邊的霞喀羅溪兩流域的分水嶺。霞喀羅大山的登山口位於霞喀羅古道清泉端古道入口3公里處,由此處登山爬昇220公尺,來回約一小時左右。
該山我於今年 三月三十日 獨自來攀登,此趟因受限時間不登此山。古道一直在霞喀羅大山西側山腰以接近等高線盤繞。


09:18 右側山壁活水源,清澈無比、唯水量不大,用容器慢慢接取。
霞喀羅賞楓行 2
霞喀羅楓紅 13
霞喀羅賞楓行 1


09:38 古道最高點的鞍部,里程約4.9K、海拔約2060公尺,松下駐在所遺址在箭竹林後方的空地,但只剩幾塊殘石而已,看不出駐在所的遺址規模。鞍部北側一條山徑往麥巴來山、霞山,南側沿稜而上應是登霞喀羅大山的另一登山口。過此點步道開始緩下,沿途上佇立不少依然挺立的電線桿。
警察生命線:
霞喀羅古道沿途所看到的杉木電話線桿,在日治時代為沿線各駐在所間重要的聯繫工具,是日本警察的生命線。當時警察為避免線路遭原住民破壞,以硬度較高的鍍鋅鋼線做電話線,並隨時巡查線路維持暢通,以為駐在所間戰備支援聯繫。
10:00 楢山駐在所遺址,里程6.4K,海拔約1980公尺。
楢山駐在所遺址

楢山駐在所遺址
日警遺物

應是日警澡盆用加熱管


楢山駐在所:
楢山駐在所設於大正11(西元1922),位在霞喀羅大山東伸的凸稜間,因附近盛產椎茸,原名「椎山」,但是當年誤植寫做「楢山」,當年日本人曾經在這裡設置醫務所,戰後,國民政府接受使用,改稱「青山派出所」,最後,於民國58年,因房舍年久失修不堪使用而裁撤。
霞喀羅楓紅 14

霞喀羅楓紅 15
霞喀羅楓紅 16


10:51 9K里程牌。此後一公里中有多處便橋毀損路段,腰繞時路滑危險,小心通行。
霞喀羅賞楓行 4
霞喀羅古道毀損路段


11:02 里程約9.3K木橋右側溪流活水源。
11:25 朝日駐在所,里程10K。朝日駐在所位在霞喀羅大山東南山脊的突稜上,因為比其他的駐在所更早迎接晨曦第一道曙光而得名。
9K10K是整個古道最難走路段,最主要是多處木橋搖搖欲墜或塌毀,加上路面濕滑,行來有點困難;在此一公里間72高齡的孫先生一路扶持他64歲的老伴,令人羨慕又感動。
霞喀羅賞楓行 5
霞喀羅賞楓行 6
霞喀羅賞楓行 3


11:29 約在10.35K有一小溪,溪水清澈,紮營白石駐在所之登山客可在此取水,或再前往數十公尺之霞喀羅吊橋東端橋頭取水。
11:30 霞喀羅吊橋,約在10.4K處,過吊橋不遠處另一木橋橋頭有一水管,水源不絕,欲紮營白石駐在所之登山客此為最後水源處。

霞喀羅吊橋

霞喀羅吊橋
霞喀羅楓紅 17


12:00 白石駐在所,位在一個平坦台地上,里程11.7K,海拔1629公尺,我們在此休息午餐。


白石(薩克亞金):
白石又稱薩克亞金,泰雅族語Sakayachin意指可用做磨利刀鋒的亮白石頭。在1917年(大正六年)與1920年(大正九年)兩次霞喀羅群與日警的嚴重衝突之後,即所謂「霞喀羅事件」,薩克亞金社基於血親同盟的關係,曾展臂容納來此避難的部份霞喀羅群族人。而此處在警備道開通後更被日人視為重要的戰略據地,於1922年(大正十一年)設置薩克亞金駐在所,在東翼小丘上設有砲台、西側設有瞭望台,原基地四週並設有削尖木椿與夯土雙層圍牆,可謂戒備森嚴。自1926年「鹿場連嶺道路」系統完成之後,此地成為通為檜山方向的起點,與田村台並列為當時登山健行的重要驛站。國民政府於36年接受後改稱「白石派出所」,直至民國78年隨著最後一名駐警的離開,而正式終結了這條舊道的警戒色彩,取而代之的是行旅山間的人們休憩落腳處。
白石駐在所現還存有兩棟日式房子,一棟應為昔日辦公廳舍,現空無一物,可擠二、三十人;另一棟應為當年宿舍,共有四房,雖無門無窗,但足避風雨,應可擠下十餘人。
霞喀羅楓紅 18
白石駐在所遺址.

白石駐在所遺址.
白石駐在所遺址

白石駐在所遺址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